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,石油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持续攀升,不仅加重了美、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本已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,同时也加剧了各国能源自主化和能源安全的紧迫感。从中长期来看,无论是基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共识,还是油气等资源的不均衡分布,实现能源自主化都一定要摒弃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,加快能源向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结构调整。未来风电、光伏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必将持续成为各国竞相角逐、争相投入的一个重要领域。
对于我国而言,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,减少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,逐步实现能源自足,同时也是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,对于调整产业结构、促进转型升级、拉动有效投资,稳经济增长、扩就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产业革命的主战场,发展可再生能源有重大的意义,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支柱。
我国作为能源革命的主力军,已于2020年正式提出“30·60”双碳目标。在碳达峰、碳中和战略的驱动下,新能源发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,成为了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。我国新能源行业在各个层面不断突破,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量稳居全球首位,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占全球发电装机的1/3以上,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,成本快速下降,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。
2022年,我国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1-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,截至11月底,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.1亿千瓦,同比增长8.1%。其中,风电装机容量约3.5亿千瓦,同比增长15.1%;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.7亿千瓦,同比增长29.4%。目前,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,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。
与此同时,新能源行业的良好势头也带动了整体产业链的发展。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,其上游主要为硅料、硅片等原料环节,中游为电池片、组件、发电机组环节;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,如光伏系统、新能源车、充电桩等。以光伏产业为例,在“双碳”大背景之下,光伏产业迅速发展,电池片企业和组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加大生产力度,对硅片的需求明显增加;硅片企业面对旺盛的下游需求随即扩产采购硅料,而硅料在需求显著提升的同时,供给端增量不足,使得供需明显不平衡,硅料价格持续上行。据报道,多晶硅龙头企业大全能源在一周内即斩获超610亿元的多晶硅供应“大单”。
由于全球光伏产业链各个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地均在中国,我国光伏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较高,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占比超过3/4,累计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。且海外市场的需求也持续旺盛,产品出口额频创新高。但在我国光伏产业优势越来越稳固的同时,美国对我国产业的打压再度加码,并于2022年3月宣布将对东南亚四国(柬埔寨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泰国)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调查,以“杜绝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规避关税进入美国市场”。不过,3个月后,美国决定对东南亚四国予以24个月的关税豁免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我国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性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。2022年,国家明确该时期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,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%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%左右。展望2035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%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将成为主体电源。这也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、新要求。具体而言,我国将进一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,加快推进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,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,优化近海风电布局、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等,助力扎实做好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工作。
依国家综合研判,我国新能源行业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,呈现以下新特征:一是大规模发展,在跨越式发展基础上,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;二是高比例发展,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,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;三是市场化发展,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,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;四是高质量发展,既大规模开发、也高水平消纳、更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。